Skip to main content

电脑小白 vs 高手 vs 技术宅:常用软件大比拼

· 4 min read

在我看来,数码产品的用户可以大致分为:电脑小白、进阶用户(高手)和技术宅。

电脑小白追求的是简单易用。对于电脑小白来说,能用就行。他们需要的是开机就能用,出问题能一键修复的软件。360全家桶虽然广告多得让人头疼,但是对他们来说,这些「安全卫士」就像一个贴心管家。

进阶用户(高手)讲究效率。最大的特点就是:愿意花时间研究工具,但有个度。比如使用插件屏蔽 Youtube 广告,Everything 搜本地文件。够用就好,不会像技术宅那样陷入无限折腾的深渊。

技术宅则是折腾的代名词。他们不仅仅在乎工具是否好用,更在乎工具能不能被自己「玩明白」。像 Firefox 这种浏览器,他们会为它装上几十个插件,调整每一个设置项,甚至直接改代码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。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——从播放器到编辑器,从系统工具到服务器软件,技术宅总能找到开源、可定制的解决方案,甚至自己动手优化功能。在他们眼中,这种过程不仅是一种提升效率的手段,更是一种乐趣和满足感的来源。

编写了一份软件清单对照表,能找到你常用的产品吗? 😄

常用产品大比拼

类别电脑小白进阶用户/高手技术宅
电子邮件QQ 邮箱Gmail、OutlookProtonMail、FastMail或自建
浏览器360 浏览器Chrome、SafariFirefox + 多个插件
视频播放爱奇艺客户端PotPlayermpv
压缩工具2345 压缩WinRAR7-Zip
办公软件WPS OfficeMicrosoft OfficeLibreOffice
密码管理浏览器自带LastPass、1PasswordKeePassXC、自建 Bitwarden
输入法搜狗输入法微软拼音Rime
搜索引擎百度GoogleSearXNG
截图工具QQ 截图SnipasteShareX
云存储百度网盘Onedrive、iCloudNextCloud、NAS
文本编辑记事本Notepad++、Microsoft WordVim
看图工具Windows 照片HoneyviewImageGlass
音乐播放QQ 音乐Apple Music、Spotifyfoobar2000 + 本地 FLAC
手机iPhoneiPhone或热门Android刷了GrapheneOS、LineageOS的Android手机
电脑系统WindowsWindows/MacOSLinux

先想到这么些,以后想到其它的类别再继续更新列表。

升级到技术宅的指南:

  • 找个让你抓狂的痛点开始(比如受够了网页广告)

  • 先从友好的系统开始,等熟悉了再玩硬核的

  • 加入技术社区!GitHub、V2EX、Stack Overflow,看到别人的骚操作自己也试试

  • 别怕出错,每次「事故」都是绝佳的学习机会 

最重要的是:享受折腾的过程!等你开始觉得写脚本更有意思,你就是技术宅了🚀

PS: 文中提到的部分软件仅代表个人使用习惯,选择软件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。

欢迎分享你常用的互联网产品!


吃力不讨好

· 2 min read

你选择搭建独立博客。朋友说:「自建博客需要自己研究和配置,获取流量也没那么容易。为什么不直接用方便的现成平台而要吃力不讨好?」

你给孩子听 Beatles 的经典老歌。其他家长说:「 Beatles 的歌都老掉牙了,现在的最新的排行榜上的爆火神曲多朗朗上口、多好听啊,孩子会更喜欢的吧?」

你习惯通过 RSS 订阅获取资讯。同学说:「新闻 App 不是更容易操作,刷到的信息也更丰富吗?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?」

你喜欢亲自买菜做饭。朋友说:「现在外卖这么方便,点个外卖不是省时又省力吗?干嘛非得麻烦自己?」

你喜欢读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。同事说:「电子书不是更轻便吗?随时随地都能读,为什么还坚持看纸书?」

note

也许,这些表面上「吃力不讨好」的选择,恰恰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:

  • 愿意为了更多可能性付出额外努力

  • 不随波逐流,保持独立思考

  • 在便利与自由之间,偶尔任性地选择后者

生活本就不是一道标准答案题。那些看似绕远的路,可能通向更宽广的天地。


搜索工具进化录:从 Google 到 Claude

· 5 min read

几个月前 Claude 3.5 Sonnet 的横空出世让我对 AI 工具有了全新的认知,用它尝试了对话和写代码后明白了什么叫做「真香」。这也让我毫不犹豫把日常主力工具从 ChatGPT 转向了 Claude 。

回望我这些年用过的信息搜索工具,仿佛在翻阅一部浓缩版的互联网进化史。

2005~2015:百度 + Google

记得小学时,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第一次向我们介绍了 Google 这个神奇的网站。那是我首次意识到,原来在浩瀚的互联网中,还有这样一个能帮我们找到任何想要信息的「魔法盒子」。

那时也正值百度的巅峰时期。虽然 Google 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已经在全球崭露头角,但在中文搜索领域,百度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王者。每次查资料时,我都会在这两个搜索引擎之间切换。这种「双剑合璧」的搜索方式,让我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游刃有余。

2015~2022:Google

到了2015年后,随着工作需要和英文资料的增多,以及中文 App 的崛起让百度搜到的信息越来越少,我几乎完全转向了 Google 。不得不说,Google 的搜索质量确实甩百度好几条街。特别是技术文档和学术资料的搜索,Google 简直就是程序员的必备工具。

2023:Google + ChatGPT

2023年是AI元年,ChatGPT 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。突然间,搜索不再是简单的关键词匹配,而是变成了一场与 AI 的对话。记得刚开始用 ChatGPT 时那种惊艳感:不用再在一堆搜索结果里翻来翻去,直接问它就好了。虽然有时候它也会胡说八道,但配合 Google 来验证,效率确实提升了不少。

2024:Claude + ChatGPT + Google

到了2024年,我的工具箱又多了个主力:Claude。不得不说 Claude 在某些方面确实比 ChatGPT 更胜一筹,尤其是在写作和代码方面。现在我的搜索信息流程基本是:

  • 遇到问题问 Claude
  • 偶尔用 ChatGPT 做对比参考
  • 需要最新信息时查 Google

对未来的思考

现在我自己用 AI 搜索的频率已经超过传统搜索引擎了。看着 AI 工具的飞速发展,我有时会想:Google 的传统搜索引擎会不会重蹈诺基亚的覆辙?特别是最近各家 AI 工具都开始集成实时搜索功能,补齐了 AI 搜索信息的短板,比如 ChatGPT 几天前推出的 ChatGPT Search 功能。

未来工具的形态会随时代更迭,但提升效率的初心始终不变。无论是传统搜索引擎还是 AI 搜索,它们都是为了帮我们更好地获取和处理信息。至于未来会怎样,我觉得与其预测,不如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。毕竟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,说不定明天又会冒出什么新东西呢?



为什么我用独立博客代替社交媒体

· 7 min read

在这个被抖音、朋友圈、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主导的时代,建立个人网站和独立博客似乎显得「费力不讨好」。但经过深思熟虑,我决定重返独立博客写作,原因如下:

1. 我的地盘我做主

在社交媒体上,平台的算法决定了哪些内容能被更多人看到。创作者若不迎合算法,作品便可能被埋没。这种被动的曝光模式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内容的控制。
在我的个人网站上,我可以完全掌控我的内容和创作环境。比如,本站每年只需支付域名(xieyonglin.com)和服务器的费用,就能让我能够自由地进行网站界面的设计和功能的开发,随心所欲地写文字,深入探讨我感兴趣的主题,而不必受到社交媒体平台算法的限制。

2. 创造持久的价值

很多人曾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发布过重要的作品或记录,但几年后,这些链接及作品就可能失效,甚至平台可能直接关闭,导致内容消失。以下是一些我曾用过的主流的社交媒体的现状:

  • 腾讯微博:2020年9月28日停止服务和运营
  • 贴吧:2017年以前的大量帖子暂时无法显示
  • 人人网:2024年4月,人人网页版彻底不可用
  • 天涯社区:2023年停止运营
  • 百度空间:2015年4月8日宣布关闭

然而,独立博客不同,它是一个可以持久积累的空间。读者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次找到这些内容,这些文章也能持续发挥它们的价值,成为我个人品牌的一部分。

3. 社交媒体上充斥「美好生活」的虚假表演

我每次刷社交媒体的时候,都会忍不住感叹:「你们每天怎么都过得这么好?」美食、旅行、奢华的日常,感觉大家的生活都光鲜亮丽,充满了无限可能。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,在平凡的生活中忙碌着,羡慕着,思考着?但事实上,许多这些照片都是在精心布置的背景下拍摄,与真实的生活状态相去甚远。
再比如,某些视频平台上,一些用户会为了流量制造“惊险”或“感人”的场景,例如假装救助流浪动物或设置离奇的剧情桥段。虽然这些内容看似精彩,但实际上只是博取关注的手段。这些虚假的表演让人对现实产生了误解,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喂头脑吃「垃圾食品」,最终使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更难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。

4. 吸引更多对内容感兴趣的读者

社交媒体的互动往往是快速且浅层次的,点赞、转发或简短的评论很少能带来深度的交流。
然而在这里,独立博客具备被搜索引擎索引的优势。当人们在搜索特定主题或问题时,如果我的博客能够在搜索结果中排在前列,就能吸引更多对我所讨论内容感兴趣的读者。
出于对内容的兴趣才会访问的读者,他们的留言往往更有见地,甚至会引发更深入的讨论。我给网站接入了留言系统,希望这种基于内容的互动让我能够与读者建立起真正的连接,而不是浮于表面的社交。

5. 专注于内容本身

社交媒体的用户往往会被点赞数、粉丝数等数据所影响,而忽略了内容的真正意义。对我来说,写博客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成长,而不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认可。在博客上,我可以更专注于内容的质量,而非追逐表面的数据,这让我创作的初衷得以保持纯粹。

我的网站故事

我的个人网站从十几年前到现在,经历了建立与关闭的波折。回首这段旅程,我感慨良多。
最开始可能就是心血来潮吧,看到技术大牛们都有个人网站,自己也手痒,就申请了一个 .tk 免费域名并折腾了 WordPress 。
后来学业忙了,慢慢就更新少了并关闭了网站。
希望这次的网站重启后能坚持下去吧。毕竟人这一生,不就是在不断记录和回忆中度过的嘛。想想十年后再回看现在的文字,应该挺有意思的。

各位有在坚持写博客的吗?来留言分享下你们的故事呗~


近期生活小记

· 2 min read

最近的 Daily Life 很充实,主要围绕着几个目标在推进:

技术钻研

这段时间主要在研究后端技术栈,特别是 Java 和 Python。同时也在学习一些基础的前端知识,比如 React 和 Next.js。感觉技术学习真是永无止境,但每掌握一项新技能都很有成就感。

英语学习

重拾英语学习,每天坚持背单词和口语练习。通过 AI 可以学到 IT 技术相关的英语,一举两得。希望通过持续学习,能在年底前达到流畅沟通工作的水平。

个人网站

终于重新开启了个人网站!选择了 Docusaurus 作为框架,并接入评论系统。不仅可以用 Markdown 写博客,还能整理技术文档。并把20年前到现在在其他社交平台发表的内容导入到了这里。

运动健身

坚持根据运动方案每周跑步三至四次,每次 5 公里。既能保持身体健康,又能放松心情。


汇丰,会疯!会封?

· 2 min read

最近申请了汇丰香港银行卡,这期间的心理过程可以用"会疯"来形容。

漫长的等待

  • 申请提交后,当场下卡失败,只能通过平邮方式寄送到内地
  • 整整等了近2个月(是的,你没看错,近60天!)才收到银行卡

激活大作战

收到卡片后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,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:

  1. 尝试 APP 激活 - 失败
  2. 再次尝试 - 还是失败
  3. 打电话给香港客服
  4. 客服电话常常占线
  5. 好不容易打通了,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激活
  6. 如此反复几天...

足足折腾了好几天才搞定,这体验真的是... 🤦‍♂️

账户年利率惊呆了

好不容易激活成功,查看账户利率时又是一记重击:

年利率仅为0.625%!

这利率水平,还不如把钱放在内地银行。

会封?

还有让人担心的是传闻中的"长期不用就会被封户"

建议

  1. 在地址里写上手机号防止平邮丢失
  2. 激活可拨打大湾区客服转接到香港客服,以节省话费
  3. 在香港有亲友的话,可以请他们帮忙处理
  4. 账户里要留一定资金,定期登录网上银行避免因为疏忽被封卡

七月继续填满健身圆环

· 2 min read

2021年,我看了美国神经科学家 Wendy Suzuki 的 TED 演讲「The brain-changing benefits of exercise」。它让我了解了运动对大脑的积极影响,特别是在情绪和记忆力方面。

Suzuki 教授的研究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案,能够显著提升我们的情绪和记忆力:

  • 每周进行 3-4 次运动
  • 每次持续至少 30 分钟
  • 必须包含有氧运动

记录每天的运动

最近升级到 iOS 16 后,我开始使用健康 APP 来记录我的运动数据。

2023年7月

希望能按计划继续保持这个运动习惯,并尝试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(目前主要是跑步)以及逐步增加运动强度。


2024年11月4日更新

很高兴我依然能抽出时间保持这个习惯,每周3-4次运动。

2024年11月


祝你幸福

· One min read

刷朋友圈时看到十年前向我告白的女生结婚了。

照片里,你穿着婚纱的样子依然明媚动人,幸福洋溢在脸上的每个微笑里。

看着这些幸福合影,各种滋味涌上心头,也由衷为你感到开心。

虽然已不再联系,但谢谢你曾经的勇气,让我的青春故事里多了一笔温暖的色彩。

愿你被温柔以待,未来永远明亮。

「Do Re Mi Fa 祝你幸福」。


周杰伦新歌 MV 有错别字?

· One min read

周杰伦今天出的新歌「最伟大的作品」 MV 里有错别字?

把「巴黎的鳞爪」的「鳞」写成了「麟」(跟我名字最后一个字一样)


电动车

· One min read

重游母校,偶遇车牌号和当年寝室号一样的电动车。

那一瞬间仿佛时光倒流,又回到了和室友们在寝室赶作业、吃泡面、聊天打游戏的日子。

有些场景,就这样悄悄镌刻在青春里,成为最美好的回忆。✨